“播下一个行动,收获一种习惯;播下一种习惯,收获一种性格;播下一种性格,收获一种命运。”
——美国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士
习惯,决定了命运。
我们海外华裔孩子要学会中文,最主要的就是:要养成每天学习中文的习惯。
怎么养成每天学习中文的习惯呢?
我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啊!
大概二十岁出头,我在国内,偶然看到一个网站,叫做21天。免费注册以后,可以使用。参加训练营,则要交钱。我一直用的是免费版。
我用了十几年。去年,不知道这个网站出什么问题了,让我们尽快自行下载数据。现在,这个网站,不存在了。很可惜。
不过,重点是,这个网站的理念是:连续做某件事情21天,我们就能养成一个新的习惯。
我自己感觉,实际上,有时候,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,才能养成一个习惯。对我来说,养成习惯需要的时间,大概在30天上下。取决于这个习惯,对我来说,难度有多大。
但21天网站的理念没错。
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,才能养成某个习惯。
而习惯,可以支撑我们的梦想。
我很喜欢那个网站。在那里带了十多二十年了。改掉很多坏习惯(吃零食、喝咖啡、长时间静坐、拖延等),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(提高英文,每天写作、每天读书、每天锻炼身体、每天关心家人,每天读圣经、祈祷、冥想、和老公每周约会等)。
在那里,我也慢慢地,实现了我的一些人生目标(出国读研究生,雅思考到4个7分,一年读完100本书,跑步跑到18.5公里,拥有能够满足我生活的物质资产等等)。
在21天网站,我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、积极向上的朋友。所以总觉得,就这样被关闭掉,真的很可惜。但有些事情,不是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。
回到学 中文的话题上来。
我在教孩子学中文的时候,最爱强调的一件事情就是:坚持。
怎么坚持呢?
养成学 中 文的习惯。
没有养成习惯的事情,做起来很费劲。因为你的脑子,你的潜意识,都不习惯。这就好比‘逆水行舟’一样困难。
我们说‘逆水行舟’是种好的品性,表示一个人能够克服困难,勇往直前。
但对于孩子们来说,一件事情越容易做,才越容易坚持。
我们的孩子,如果养成了每天学中文的习惯。那么,学中文,对孩子来说,就像吃饭、睡觉一样容易。
要养成习惯,一定要每天定点、定时地学中文。
重点是:每天都要要学。每天都要激活脑子里的那段回路。
例如说,
定点:在孩子的房间里,书桌上学习中文。
定时:每天晚上,提醒孩子7点30分,开始学习 中文。
关键是,建立习惯回路。
电影《楚门的世界》里,楚门就是这样的人,每天都遇到同样的人,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。他大脑里,养成了这个习惯回路。
习惯回路,它非常重要。
因为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:就是在习惯出现以后,大脑不再完全参与决策,它要么完全静下来,要么集中做其他的任务。
举例说:我们开车的时候,可以同时听音乐。我们骑健身车的时候,可以同时用kindle读书。有时候,我们做饭煮菜的时候,可以看视频,或者电视节目。
因为,我们习惯了开车、骑健身车,或者,看电视了。所以,做这些事情,不费劲儿。
我解释一下,这个习惯回路(概念引自《习惯的力量》, [美] 查尔斯·杜希格):
习惯是一种分为3个步骤的神经逻辑回路:暗示 – > 惯常行为 – > 奖赏
例如:坏的暗示(学中文/无聊/不想学)->惯常行为(逃避学中文/撒娇/耍赖不学习)->奖赏(可以自由地玩ipad,看视频,或者,玩其他轻松愉快的手机游戏)。
这就是一个坏习惯的回路。
家长们不喜欢孩子不爱学中文,或者,逃避学中文。那么,就要把这个坏习惯回路的奖励,给破坏掉。
把奖赏部分,改为惩罚(责备/减少screen time可以使用Ipad的时间/减掉甜点)
然后,用神经心理暗示来,为孩子学中文建立良好的NLP(Neuro-Linguistic Programming)体验。
让学中文,和好的体验之间,建立联系。
例如说:每次学中文以后,孩子就得到了口头表扬,或者,得到他喜欢吃的棒棒糖。
一段时间以后,学中文和口头表扬/棒棒糖之间,就建立了一种神经语言上的联系了。这是正面的联系。
孩子得到奖励以后,就容易坚持。
坚持久了,就成了一种像开车、骑车、或者看电视之类的习惯了,不需要太费脑子。
反例呢?
如果,有些坏习惯,想要改掉。
怎么办?
我爱喝咖啡。有咖啡瘾。感觉一天没喝咖啡,就好像有件什么重要事情,没做完似的。
但因为,喝咖啡,会加重花粉症,所以,我不想喝咖啡了。
我要戒掉咖啡。
那么,我把喝咖啡这种想法,就得与一次糟糕透顶的经验,联系起来。
我有一次,喝到糊掉了的咖啡,味道难喝极了。我把整杯咖啡,都直接倒掉了(坏体验)。所以,我规定自己,我一旦想喝咖啡时,就想一想那一次倒胃口的经历。随后,就不想再喝咖啡了。只要多次重复这个过程,那么,我在一段时间以后,就不再习惯喝咖啡了。
这就是NLP养成/破坏习惯的办法。
一旦海外华裔孩子,养成了学中文的习惯了。
那么,学中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。
之所以难,是因为很多华人 家长,只是把孩子送到周末中文学校学中文。
大家想想看,有谁能把某件一周只做一次的事情,养成习惯的?
这基本上,不太现实。
重复做一件事情的频率太低,是没有办法形成习惯的。
我的一个学生,据家长反映,一开始由家长提醒、监督,每天使用噼噼中文课件(Pipichinese courses)。后来,慢慢地,孩子学到了第二册中间的部分,就养成习惯每天自己主动要学了。
因为,我们噼噼中文课(Pipi Chinese)是按故事情节,来编写的动画中文课,孩子想继续往下听故事,自然而然,就主动提出来要学噼噼中文(Pipi Chinese)了。
当然,也有家长说,孩子已经学到第三册了,一直都是用Ipad学噼噼中文(PipiChinese)的。但突然之间,就停了下来。不愿再学了。
我问了具体情况。
事情是这样的:
有一天,这位学生家里的Ipad,突然摔坏了。
家长也没当回事儿。就让孩子用笔记本电脑,学噼噼中文。
这个小小的改变,竟然打乱了孩子的日常习惯。孩子,开始学一天,不学一天。不像以前那么爱上中文课了。后来,竟然停下来了。
孩子争辩说:“可我从一开始,就用Ipad学中文的啊!为什么不让我用Ipad学了啊?!”
后来,家长经过思考,发现了这个问题。
重新买了一台新的Ipad,这样一来,孩子又重新开始,每天都学噼噼中文课(Pipi Chinese)了。
说实话,这还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呢!
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改变,就打乱了孩子的中文学习习惯。
习惯的力量,真的不可忽视。
我们要怎么帮孩子,养成习惯呢?
每天都学一点中文。
最好一开始是,一鼓作气。每天优先让孩子学中文。先养成习惯了,30-40天后,再搞其他的兴趣爱好。
人很难一次养成多个习惯。
那就意味着,你不能一次性要求孩子,同时培养3个习惯:学 习 中 文的习惯、练习钢琴的习惯、不吃零食的习惯。
这样难度太高。
按优先顺序,首先培养学习中文的习惯。30-40天以后,孩子学中文,就自动化了。
然后,再培养,孩子每天练习钢琴的技能。
最后,再试着让孩子不吃零食30天。(这个目标,有点儿像天方夜谭。我也只是举个例子而已。)
总之,培养习惯,一个一个来,一口吃不成个胖子。
下面这段话,引自《微习惯》这本书。
“微习惯,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。你需要每天强迫(连哄带骗)自己(孩子)完成它。
微习惯很小,小到不太可能失败。
正是因为这个特性,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,而且具有超强的“欺骗性”,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‘习惯养成策略’。
每天拨出几分钟,遵循微习惯,你能轻松、彻底地,完成梦寐以求的改变。”
孩子学中文,也一个道理。
它可以是个微习惯。
海外华裔儿童,使用我们噼噼中文课,每天学一课15分钟左右,学3个生字,不会太难,也不会浪费孩子的潜力。(我有的学生有些天,一天要求学两课。可能是冒险故事,写得太过戏剧化了……我没太收住……嘿嘿!)
我把前后两课的生字,重复植入在噼噼和朋友的冒险故事当中。多次会被重复使用到,多次复习。
我们确保孩子上噼噼中文课,当堂课,能够记住3个生字,以及前课的3个汉字。
小窍门:
家长提前告诉孩子,上完噼噼中文课以后,要听写当天的3个生字,以及前一天学过的3个老的生字。
那么,孩子上课的时候,一定会专心的。不然,上完课,光听故事,写不出字来,会被家长责备的。
一段时间下来,每天都花15-20分钟,孩子学中文的微习惯,就养成了。
每天都要求孩子进步一点点,让孩子养成自主自愿,学中文的好习惯。
这样,在学中文这件事情上,家长才能够省心,省时,省力。
坏习惯能摆布我们,左右成败,它很容易养成,但却很难伺候。好习惯很难养成,但很容易维持下去。
——约翰.D.洛克菲勒
感谢您的阅读!希望我的文章,对您的孩子学中文,有帮助!
海外家长如何选择中文教材来教孩子?(海外儿童中文学习中文教材清单)
华人家长如何培养海外华裔孩子的中文语感?磨耳朵,听故事,丰富中文词汇!
学中文和学汉语拼音的关系——远亲?还是近邻?(内含推荐拼音资源)
想获得更多免费学习资源?请看我们的一些带视频的学习博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