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“私塾”是什么样的?小朋友怎么学习?

大家好,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古代孩子是怎么读书学习的,特别是那种叫“私塾”的地方。很多海外的华裔小朋友和家长对“私塾”这个词可能有点模糊,听说过,但没搞清楚到底是啥。今天这篇文章,就带你穿越回古代,去看看中国小朋友以前是怎么学习的。


私塾。

一、什么是“私塾”?

“私塾”,也叫“塾馆”,是古代民间的基础教育场所。简单说,就是古代没有现代的学校时,家长会请一个老师(通常称为“塾师”)来家里,或者在村里租个房子,办一个小课堂,教几个、十几个小朋友读书认字。这种小规模、私人办的学校,就是“私塾”。

“塾”这个字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教也”,就是教书育人的意思。最早的私塾大概起源于周朝,但在唐宋以后逐渐普及,尤其是明清时期最常见。

有意思的是,私塾和现在的补习班、家庭教师有点像,但又更正式一些。它既是启蒙教育的地方,又是备考科举考试的训练营。


二、古代小朋友怎么学习?

在私塾里,小朋友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现在很不一样。

  1. 学什么?

古代孩子的学习内容以“四书五经”为核心(也就是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,和《诗经》《书经》《礼记》《易经》《春秋》)。不过太小的孩子一开始不会直接读这些大部头的书,而是从启蒙读物开始,比如:

  • 《三字经》:人之初,性本善……
  • 《百家姓》: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……
  • 《千字文》: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……

这些书语言押韵、朗朗上口,方便背诵,是私塾必备教材。

  1. 怎么学?

古代的学习,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:

老师念一句,学生跟着念,然后反复背,直到滚瓜烂熟。那时候没有电子设备、没有课件PPT,更没有视频讲解。学东西,全靠嘴巴念、耳朵听、大脑记。

私塾里的学习节奏也很紧张。有的孩子天不亮就起床背书,一直学到天黑。一个学生可以背诵几十篇古文,还要练字、默写。

  1.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

老师是绝对权威,学生必须行礼,称“先生”,不能打断老师说话。如果学生表现不好,还会被“戒尺”伺候。别担心,不是真的天天打人,但“打手心”这种方式在古代确实是常态。


三、私塾里有哪些有趣的事情?

  1. 读书声此起彼伏

古代的私塾不像现代学校那样安静。学生们一边背书一边走动,口中念念有词。有些老师甚至要求学生站着背、走着读,大声朗读才算用心学了。

  1. “状元”从这里走出来

你知道吗?很多历史上的大才子,比如清朝状元刘春霖、曾国藩、林则徐,小时候都是从私塾一步步读出来的。他们小时候也要被先生骂、被戒尺打。

  1. “对对子”是课堂小游戏

有些私塾老师会用“对对子”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文学素养,比如:

  • 上联:风吹小草低头拜
  • 下联:雨打梅花点头香

这类对联既考智慧也很有趣,小朋友学得开心还能灵活用词。

  1. 家庭联名请先生

有的乡村家庭条件有限,几户人家凑在一起出钱请一个先生来教孩子,这种叫“合资设塾”。有点像现在几家人请一个家教老师轮流上课。

  1. 先生的“教学风格”很特别

每位先生都有自己的教学口头禅,有的慈眉善目,有的严厉苛刻,有的喜欢讲故事中插入教训。学生怕也敬,有的先生还会自己写书教学生。


四、今天我们学中文,可以参考什么?

虽然我们不再“坐塾”学习,但从古代私塾的方式中,其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,尤其是对海外华裔家庭来说:

  1. 启蒙教育重节奏和朗读

像《三字经》《弟子规》《论语》这类内容,虽然古文有些难,但朗读、背诵的节奏感和韵律性特别适合中文启蒙。海外小朋友可以从短小句子开始,每天读一点,语感就会慢慢建立。

  1. 亲子共读比“丢给孩子自己学”更有效

就像古代私塾先生亲自带读一样,今天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读、解释,不仅能建立中文能力,还能增进亲子关系。爸爸妈妈如果有中文基础,可以担任“家庭私塾先生”。

  1. 中文学习要“厚积薄发”

古人学习靠的是“慢工出细活”,今天的中文学习也一样,不可能靠几堂课就掌握。每天一点点,慢慢积累,就是最好的“现代私塾”精神。

  1. 学习也可以有趣,不一定非要严肃

虽然古代私塾有些严厉,但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对对子、故事教学、讲古文小典故等方式,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、有“梗”,孩子会更爱学。


五、写在最后

中国古代的私塾,是一个培养了几千年读书人的地方。不管是状元、文人,还是普通百姓的孩子,都是从“三字经”“百家姓”一步步开始学的。他们的学习方法虽然和今天不同,但认真、坚持、刻苦的精神,依然值得我们借鉴。

对海外华裔家庭来说,也许没有机会真的进入“私塾”,但我们可以在家中创造一个“小私塾”的氛围:每天坚持读一点,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一点,像古人那样认真对待中文,让中文不只是考试的工具,而是我们文化的根。

下次再听到“卧薪尝胆”“凿壁偷光”这些典故,小朋友们也许能更有感觉,因为,你们也是一步步从“读书声中”走出来的小读书人了。

本文由噼噼中文的GiGi老师撰写。海外华裔学中文,我们噼噼中文网与您同在。

喜欢我们噼噼中文的博文,请享用我们的免费学习资源。或者,登录我们噼噼中文的博客主页,阅读更多!

千字文,一千字,打开中华文化的门

圣诞节的由来:让孩子感受节日的魅力与文化

司马迁与《史记》

邯郸学步:模仿与自我认知的启示

中国四大名著:陪孩子走进中国文学的宝藏世界

春节的历史由来

春节收红包:一种传统文化的温暖传递

岳阳楼记:千年名篇的深度解读

《和春节相关的15首中国古诗词》

茶道艺术与中国文化

《丝绸之路》

中国四大发明:中国老祖宗留下的”硬核黑科技”,你家娃都知道吗?